分析人士:棉花产业链仍需等待需求进一步好转
发布日期:2024-04-01 12:59    点击次数:63

  上周,郑棉期货价格触底反弹,5月合约周度上涨450元/吨。分析人士表示,主要原因是中游环节棉企、贸易商采购新棉行为增多,市场流动性提升。同时,下游季节性补库,走货好转,市场信心得以提振。

  据中信期货棉花分析师吴静雯介绍,供给方面,截至12月10日,新疆累计加工皮棉413万吨,新棉处于加工上市期,供应逐步增量,短期供应充裕。需求方面,终端纺服消费内外分化,10月内需零售额同比增加7.5%,11月出口金额延续同比负增长。数据显示,上周全棉坯布厂开机率环比上涨1.1%至49.5%,全棉坯布库存环比减少1天至34天,纯棉纱厂开机率环比下滑0.9%至45.6%,纺企棉纱库存环比增加0.4天至37.8天。下游布行季节性补库,带动棉纱、坯布走销好转。

  “从终端纺服销售数据来看,今年内销和出口呈现分化表现。”国联期货软商品分析师徐亚光告诉记者,受制于全球纺服需求下滑,欧美进口需求缩减,欧美对我国的纺服订单减少,虽然我国对东盟纺服出口订单同比提升,但从总量来看,出口需求下滑明显。内需方面,服装、鞋帽、针纺织品零售额持续同比正增长。明年大方向上看需求,内需依然维持刚性,外需好转是时间问题,好转的时间点最早可能出现在明年二季度,较大概率出现在明年下半年。

  事实上,今年上半年,由于原料成本较低,纺纱净利润率一度超过10%。然而,随着棉花价格不断上涨,终端普遍难以接受高价,棉纱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,只能开启降价去库之路,棉花和棉纱价差一度跌破6000元/吨。徐亚光表示,这也证明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受阻,难以有效向下进行传导。

  据徐亚光介绍,棉纱去库需经历三步:一是棉纱报价下跌,纱厂棉纱加速累库;二是踩踏出货现象发生,棉纱加速下跌,纺纱利润不佳,纱厂开机率明显下降,纺纱用棉减少,棉价再次下跌;三是纱厂去产能,新一轮补库周期开始,棉花价格止跌。“目前来看,纱线去库正过渡到第二步,后期理论上还有较大的压力。”

  此外,涤纶短纤方面,齐盛期货短纤分析师白小东表示,短纤当前的主要矛盾不在自身基本面,而在产业链上游。中长期来看,上游PX的供应偏紧或给予下游较强的成本支撑,但短期偏高的估值也限制市场上行空间。从原料端的成本支撑逻辑来看,2024年PX产能投扩或进入空白期,但需求端却维持5%—6%以上的产能增速,若芳烃调油逻辑再度发酵,芳烃类供应或维持偏紧状态,此逻辑将贯穿2024年全年,并给予涤纶短纤乃至整个聚酯偏强的成本支撑。即便是芳烃调油逻辑发酵程度不及2023年,在阶段性供需错配阶段也足以令涤纶短纤市场产生缺口。

  展望后市,吴静雯认为,目前棉花价格运行的核心驱动仍在下游,下游需求不佳以及棉纱工商业库存高企是核心压力。虽然12月以来低价提振以及季节性囤货带动下游原料采购增加,需求边际好转,但需求好转的持续力仍需观察。若持续时间较长,带动棉纱和坯布库存去化,棉花和棉纱价格仍有反弹动力;若持续时间不长,下游成品库存难以去化,现实压力仍存,棉花价格仍有下跌风险。供应方面,新棉逐步上量,短期供应充裕,棉花价格上行后套保意愿将增强,压制反弹空间。因此,短期棉花价格虽然反弹,但反弹空间预计有限,维持震荡偏弱的观点,后市存在下跌风险。

  白小东认为,目前短纤处于产能扩张之后尚未出清的阶段,供应处于高位,而需求略显不佳,供需宽松令工厂库存偏高位,基差较三季度末也有明显收缩,短纤成为聚酯产业链中相对较弱的一环。因此,短纤市场短期或偏震荡,基于原料端、供应端偏紧的预期中期值得看强。此外,看缩短纤加工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  “从供需平衡表来看,若明年外需复苏时间较晚,如到三季度后期才好转,或难给纺服耗棉带来太大增量。由于棉纱商业库存累积较大,或挤占明年实际的棉花消费量,但也需考虑新疆纺纱规模扩张期带来的刚性需求。”徐亚光说,另外,从今年上半年的需求增长来看,如此多的贸易蓄水池变相增加了对棉花的需求,这部分需求承载能力在未来依然不会缺失,后期一旦需求预期边际好转,需求弹性有望快速增加。